由于走漏风声,特别是泄露了筹款金额,不少藏家觉得湖南这回希望不大。
并在艺术实践中保持一贯的平衡,想法和感觉,开拓和尝试。届时,观众朋友们将能见到在茶道、香道、能乐等传统文化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作品,还有京都制作的文房用具、优雅的日本料理用具。
总占地1600多平米,整栋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室内外相融合,内设阅读、文创、展览、讲座、品茗等多个功能空间,外设松石境与水云乡两个景观庭院,其间一棵松、一朵云的呈现,与松江及其古称云间形神相契,使这一书香胜境平添几分古朴和安逸。这也是周思聪、卢沉的作品在江苏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呈现,寄托了江苏美术界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同时,该展览还会展出文人喜爱的中国作品。讲座上海折戟沉沙银未销——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发掘记时间:2018-07-06( 周五 ) 19:00-21:00地点:高清影视中心主讲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 刘志岩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其沉银地点历来众说纷纭,史学界也对此长期存在争议,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门卫只能耐心地解释说,第一进是免费的,可以自由参观。
我在欧美几个国家的博物馆参观过,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博物馆里的青少年特别多。此外,六朝博物馆的购票进场人数为102人。1979年,也就是德国人离开的第二年,这位政治僭主登上伊拉克权力之巅,旋即启动了巴比伦古城复原项目。
历经九十多年变迁,最初的独栋小楼被拥有两层展厅、巨大地库和全副武装警卫的气派建筑群所取代,馆藏文物数量突破了18万件。与此同时,时断时续的爆炸声依然在喀布尔街头回响。而高昂的保险费用以及十多年欧美巡展造成的审美疲劳,又使得珍宝要找到下一家合适场馆变得日益困难。一战前由德国东方学会主导的测绘发掘则确定了城墙的边界和马尔杜克神庙的地基。
而在1980年,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也改为仅在重大节日向公众开放。诚如井上所言,随着文物巡展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陆续举办,越来越多人将认识到阿富汗文化遗产的魅力以及对其加以保护的重要性。
但只要战争和动荡不消除,人类的古老历史依旧面临逐渐燃烧成烬的危险。现在每天有超过10万件文物挂在亚马逊、eBay这类主流电商的网站上,其中80%来源不明,牛津大学濒危文物高级研究员尼尔·布罗迪在邮件中告诉笔者,换句话说,要么是仿冒品,要么是来自非法盗取或走私。也有一些观察者抱有更激烈的态度。在一个连中学教师也短缺的国家,怎能奢望一个年轻人倒贴几千美元去学习前途堪忧的考古学呢?于是,格特鲁德·贝尔的欧洲后代们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被请了回来。
在巴格达,溃兵和不法之徒闯入无人看守的国家博物馆,大肆劫夺历史超过3000年的石像、祭器、青铜器、陶罐和珠宝,而已经进入市区的美军直到一周后才开始为博物馆设置岗哨。承袭新巴比伦暴君尼布甲尼撒的行事风格,新烧制的城砖上留下了萨达姆的题词:此墙系由尼布甲尼撒之子萨达姆重建,以增进伊拉克的荣光。这一动议获得了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的特许:从安全角度考虑,将文物留在危机四伏的喀布尔是不负责任的。在2006年,国宝出境避难一事几乎因为国民议会的反对而胎死腹中。
美国著名驻外记者、地理政治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造访中东,他在回复笔者的邮件时毫不掩饰愤怒之情:当我在老阿萨德统治末期最后一次探访阿勒颇、帕尔米拉和霍姆斯时,那些罗马时代的古老遗迹就陷在一个个大垃圾堆里。此刻,在这里,只有价格,没有价值
在一个连中学教师也短缺的国家,怎能奢望一个年轻人倒贴几千美元去学习前途堪忧的考古学呢?于是,格特鲁德·贝尔的欧洲后代们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被请了回来。但要将巡展延续下去,就必须不断找到新的场馆。
1989年苏军撤出后,经久不息的内战和准无政府状态更使已出土的文物也面临被摧毁和盗卖的风险。谁的历史谁的遗产你们可以随意走动照相。在萨达姆的规划中,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巴比伦塔将被真正建造起来,游客可以乘坐缆车瞻仰其丰姿。但一切并不容易:阿富汗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对外来者的疑惧使他们难以轻易接受带有同情意味的帮助。贝尔的欧洲后代回到中东拉希姆及其新上司艾哈迈德·卡米尔·穆罕默德面临着一系列考验,资金短缺仅仅是其中难度最低的一项:全球油价稳定之后,政府增加了对文化事业的拨款,美国国务院和一些知名大学也为我们提供帮助。2003年之后,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仅仅是清点和确认战争造成的损失,拉希姆告诉我,而随着动荡的加剧,特别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伊拉克北部的考古遗址和馆藏文物开始经历更加曲折的命运。
1879-1882年,早期亚述学名家霍尔木兹·拉撒姆的发掘采集到了数量惊人的楔形文字泥板,它们不出意料地成为大英博物馆的珍藏。在2006年,国宝出境避难一事几乎因为国民议会的反对而胎死腹中。
像底格里斯河东岸许多萨达姆时代残留的公共建筑一样,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拥有仿照伊什塔尔城门外观建造、两侧栽种着棕榈树的高大正门,新添置的安检仪器和重新布置的展厅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亚于许多富裕国家的类似场所。相比叙利亚政府的麻木不仁,反倒是外国人对那些文化遗产的命运更上心些。
这一动议获得了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的特许:从安全角度考虑,将文物留在危机四伏的喀布尔是不负责任的。而在2018年的今天,那些曾令他魂牵梦萦的珍宝正在中国等待着下一家展馆,以及遥遥无期但或许终有一日的——还乡。
伊什塔尔城门上的浮雕和铭文碎片被装箱运往柏林,德国人据此在1930年制作出了高14米、宽30米的城门复制品。文物拯救者们历尽千难万险,将它们从帕尔米拉和阿勒颇危城中抢运而出,如今却只能草草搁置于此,等待遥不可及的修复归位。另一方面,古老文物所象征的灿烂往昔,与文物所在国在现实世界中的尴尬处境又构成了过于突出的反差,使僭主们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对其加以搬弄,赋予其全新的解释。真正的难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年过五旬的拉希姆和尤哈纳是巴格达大学培养的最后几批本土考古学精英。
而高昂的保险费用以及十多年欧美巡展造成的审美疲劳,又使得珍宝要找到下一家合适场馆变得日益困难。1979年,也就是德国人离开的第二年,这位政治僭主登上伊拉克权力之巅,旋即启动了巴比伦古城复原项目。
使其在和平年代往往沦为政治强人的炫耀物,在动荡时期则被当作牟利工具随意盗窃和转手。承袭新巴比伦暴君尼布甲尼撒的行事风格,新烧制的城砖上留下了萨达姆的题词:此墙系由尼布甲尼撒之子萨达姆重建,以增进伊拉克的荣光。
而随着排斥异教文明的塔利班势力在1996年入主中央政权,新的浩劫接踵而至: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春天被炸毁,从喀布尔国立博物馆流出的古代佛像和金币出现在了巴基斯坦边境的黑市上。遗憾的是,尽管有哈桑作为介绍人,笔者终究没能进入叙利亚国家博物馆的展厅。
而在1980年,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也改为仅在重大节日向公众开放。他们还懂得利用Facebook上的考古爱好者群组挑选潜在的买家,随后发私信向其推荐尖货。但只要战争和动荡不消除,人类的古老历史依旧面临逐渐燃烧成烬的危险。但在1979年,延续超过60年的国际考古发掘首先被苏联入侵所打断。
这里是伊拉克巴比伦省希拉市郊的幼发拉底河畔,距离著名的古巴比伦城邦遗址不足500米。单从这座占地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的外观,很难窥见其中的窘迫曲折之处。
2017年,当231件阿富汗珍贵文物开启在中国的巡回展览之后,笔者又从巡展策划人、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特聘教授井上隆史处获得了关于这批珍宝的来源及其困境的更多信息。附近的农民已经把所有像样的家具都搬空了。
每周通常只会有两三组外国人来这里,警卫将突击步枪的背带往上拽了拽,打开萨达姆山的正门,没有水,也没有电。但尤哈纳本人却遭遇极端分子的威胁,被迫流亡北美,最终客死异乡。